电商运营干活分享,短视频运营,抖音运营,淘宝运营方案思路分析!

2020已过¾,听说你也要转行新媒体运营?

运营推广 yunying 3℃ 0评论

2020已过¾听说你也要转行新媒体运营

●荷仙姑奶奶  专注运营一百年●

全文共3098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哈喽大家好!

我是荷仙姑奶奶

性别女汉子,爱好吃加睡

坐标帝都

有缘千里来相会

来了你就是我的人!

                

1

大学四年

我本科就读于某中部省会城市的一所普通高校,专业是网络与新媒体,隶属于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遇见过很多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想要转行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他们有的是今年刚毕业的“小萌新”,有的是在自己的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职场老司机”。

相对于很多非专业背景的运营人来说,我算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但是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居然是去当了老师??

高考填志愿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我亲手选择的,父母也从来不会干涉我,一直都尊重我的决定。高考后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第一次接触移动互联网,第一次玩上了微信和贴吧。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新媒体对我的认知、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颠覆,那是一个小县城孩子从未见过的新世界。

高考填完志愿后就想着自己以后要考研,进入我梦寐以求的学府中传。大学期间专业课学得还不错,我的考研路程也没有什么晚睡早起、埋头苦读等等世人认为考研人应该有的拼搏的样子。我觉得自己考研挺佛系的,可能是规划地比较早,所以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和迷茫,选定了目标学校和专业后朝着这个方向一步步走就是了。

考研那年暑假由于老毛病复发(脾胃失调,之前喝了大半年中药)回家休养了两个月。当然也没耽误学习,但学习状态和进度的确受了很大影响。秋季回校后掐指一算离年底也就三四个月了,莫名有些紧迫感,迅速调整好自己,状态渐入佳境。

考完后说实话自我感觉挺良好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一度梦到自己高分进了复试。初试过后二话不说就准备起了复试。出分那天紧张是真的,查成绩的时候整个人瑟瑟发抖。看见分数的那一刻傻眼了,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我的父母…泪水哗哗的掉…

没想过二战。觉得考研其实也只是一场应试考试而已,不想再重复走一遍,一次就好。

说来惭愧,大学期间没啥正儿八经的实习实践经历,连个像样的兼职都没做过。也没有参加过秋招和春招。。。

考研失利后我也曾想过调剂,想继续读书,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且不说自己那点分数,我是真的想走学术这条路吗?还是抱着再多读几年书不想踏入社会的逃避心态呢?

读了十八年书

就这样

学生生涯over了

2

社会拷打

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特别渴求工作,当时没想具体是啥工作,就是觉得有一份工作能让我迅速从学生转到职场,亲身感受一下社会拷打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滋味就好。

          

我一直都觉得,北京是互联网中心和文化传媒中心,从事新媒体相关工作,一定要去北京,那里的平台资源、成长速度和眼界开阔是别的城市所给予不了的。

四月初(2019)一方面是想让自己快速走出考研失利的阴影,一方面也是想走出去看看摸索一下,二话不说去了北京。我可不是为了散心,一门心思找工作的我在某招聘App上约了三个面试。

一个没面试,审核岗,没什么提升空间,不需坐班,每个月去公司开一两次会。

一个是关于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的初创公司,实习岗,可以线上远程办公。创始人直接面的试,说实话跟小姐姐谈话一个多小时真的收获挺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那时候学生思维挺严重的,而且也没有对公司的业务、产品以及应聘岗位很了解。

还有一个忘了具体是做什么的公司,只记得岗位职责主要就是运营公司旗下的一个公众号,关于商标的,要求能写会写要原创。现在想想真是觉得有些搞笑,自己对商标没啥了解而且也不感兴趣干嘛要去面试?

因为还要忙毕业论文,不可能在北京继续待下去(也没那么多money啊?),就算有合适的工作也无法立即入职。在北京只待了四天便踏上了返校的路。

在返程的火车上我把招聘App上的定位从北京改成了郑州,决定先就近找工作。看着满屏的新媒体岗位但却是教育、美食、旅游、电商、医疗等等五花八门的行业和领域时,我有点儿懵圈…

真是不得不感慨新媒体对各行各业的渗透率是真高。但是我想去纯粹的原生的新媒体公司啊!文娱、广告等传媒领域也行啊。但是当时的我真的找不到。害,就感觉郑州互联网新媒体还没发展起来,不够火候。?

离毕业还有两个月,有点儿方,方里方张找了份英语翻译的兼职,当时的我是白天工作晚上写论文,五一后就回到学校专心修改打磨论文了。

学校要求毕业生必须要签“三方协议”。毕业答辩前我面试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拿了offer,签了三方。

我也不知道当时的脑回路是什么。秃然就挺想去教育行业的。可为啥没做运营岗呢?害,当时吧就想着先体验体验教育行业,又想提升口语,想想当老师还不错。等我对这个行业了解差不多了再做运营也行啊!

国庆期间又来了北京。我觉得郑州比较传统、佛系和安逸,没法勾起人奋斗的欲望。来到北京后特别想稳定下来,首先我需要一份工作。

因为之前有过教师的工作经历,一些教培机构的HR就经常发邀约过来。面试挺简单主要就是试讲,国庆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面试了我现在的公司并通过。

培训了一两个月后就开始带班了。的确,在北京生活工作节奏很快,很累但也很充实。我想让自己忙碌起来,忙起来心里会踏实。但是会经常忙到没有个人时间去思考,也没有时间去关注我们的社会都发生了什么。一直都害怕信息过载的我那段时间信息闭塞地像个原始人。

3

疫情之下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使得全国的线下培训机构都开始转型线上,老师们一夜之间变成了“十八线主播”。

我挺喜欢直播课形式的,还真有种“十八线主播” 的赶脚。每节课虽然会有固定的模式,但都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游戏、互动之类的教学环节。每天找素材想创意,都是为了学生能在线上课堂学得开心且有成效。

二月初就回京了。回去后公司通知在家隔离十四天。十四天后,继续隔离..…在家办公时间很自由,get到了很多在线办公技能,还学会了煮粥和做手抓饼烤冷面。

四五月份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中小学也陆续恢复线下教学。六月初北京教委通知培训机构可以自15号开始陆续线下复课。我知道这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是对于我来说,心情却极为复杂。

就在复课前几天,新发地疫情爆发,我们就继续上直播课,直到现在。

一次跟一个同事聊天,她说“有些孩子调皮不懂事不爱学,别人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你是专业的老师,你是懂得如何引导的”(大致这意思)。“专业”这个词触动了我。我真的专业吗?如果觉得自己还不够专业是否要朝着专业的方向去努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于我而言是否定的。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到底要在什么行业和领域深耕和长期发展。

我从来都不想让同学老师、朋友知道我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父母亲戚会说如果想往教师这条路上发展以后可以考编啊之类的。

害,现在回想起来,刚毕业那会儿,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不清晰,单纯地就是想拥有一份工作实现从学生到职场的过渡,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呢,却并不是我想要的。

不管是955还是996,白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你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就会接触什么样的人、事和信息,而且是长期的,高频次的,潜移默化的。

你所接触的信息会塑造你的认知和行为,日积月累会内化为你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所以你到底要选择什么行业和领域,你真正喜欢接触哪方面的信息,这真的很重要。

现在的我再去重新审视新媒体运营,理解已大为不同。大学期间学的专业知识会与社会对这个岗位的定义与需求有不小脱节。虽是科班出身,但又如何,依然需要从0到1重新系统地学习。专业给了我一定的思维视野和知识储备,我需要将它转化成职场竞争力。新媒体永远日新月异,学习能力是你永远的核心竞争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2020已过¾,听说你也要转行新媒体运营?

喜欢 (0)

文章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