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干活分享,短视频运营,抖音运营,淘宝运营方案思路分析!

关于营销,或许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运营推广 yunying 5℃ 0评论

关于营销或许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是品牌圈圈进行的第二期“你问我答”的活动。

在上期的活动中,有读者建议我应该给问题分类,不然太多太杂影响阅读体验(的确是非常中肯的建议)。所以这次我一共只选了10个相对具有代表意义的问题来作答,并简单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常规的“杂问”,什么细分主题都有,但都跟营销有关;

第二类是针对我以往发布的文章的提问,就算是相对更深入、更全面地解读一些探讨过的营销问题吧。

1.常规问题

1)@Lachel Liu:请问明星和网红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是品牌找代言,该如何选择?

答: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区别在于知名度——明星的知名度普遍较高,网红的知名度普遍较低。

但本质上是渠道的区别——明星之所以知名度普遍更高,是因为他们成名的渠道本身就更加大众化(比如电影和电视剧,观影人数轻松上亿);而网红之所以知名度普遍更小,是因为他们成名的渠道本身就很小众(比如某公号号主,如果粉丝超过100万,虽然知名度远小于明星,但已经算是个大腕网红了)。

至于品牌代言该如何选择?如果产品很大众化,并且资金充裕的话,那可以直接选明星;如果是小众产品,或者大众产品但资金不够多的话,那最好还是选相关领域的网红。

2)@小刘sir:请教小云兄,为什么很多网红品牌都只是昙花一现呢?有没有什么能破解的方法?

答:网红品牌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品牌,是因为它们很多都是因新奇著称——因为之前没听说过,所以有些“好事的人”就乐于在网络上谈论它们,于是就红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新奇,所以注定它们很多都比较短命——等过段时间就不新奇了,也就无人再谈论,甚至无人再购买了。

至于如何破解?这里主要有两种思路:

1)持续提供新奇(或其他能吸引人注意)的产品或内容,不断给消费者营造刺激体验。

2)迅速占领渠道。只要人们能很容易购买到你的产品,比如在楼下的小卖部就能买到,那即使你不再是网红了,也可能会有不错的成绩。就像江小白和卫龙,虽然现在网络上谈论它们的人没以前那么多了,但由于其出色的渠道能力,仍能有不错的销量。

3)@修源:小云兄你好,一直都将你公众号置顶想请教你,一般你为品牌做策略的思考模式或流程是怎么样的呢?有时不知怎么去思考。

答:一般来说,我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寻找问题&发掘价值

1.寻找问题:

与其说是做策略,倒不如更形象一点——为品牌“看病”。

医生是如何给病人治病的?当然是先问诊,再开药方。

而这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问诊。至于开药方,如果确诊了,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翻译到品牌策略里,我认为最重要同时也最困难的一步就是「发现问题」——一定要看见这个品牌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解决方案。

说它最重要,是因为只要发现了真正的问题,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而说它最困难,是因为这个问题几乎只有你自己去挖掘,品牌主一般不会告诉你。(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或者某些东西不愿意说)

至于如何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这个我倒没有非常明确的、普适的方法论,只能提供两个思路:

1)任何一个品牌都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所谓的问题,就是它不够完美或与营销理论相冲突的地方),找到它们,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排序,看看应该先解决哪个。

2)不断归因。你不能简单地认为所谓的问题就是诸如“这个品牌的形象不够好”,你更应该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形象不够好?举个例子:

微商品牌的形象一般不太好。那么,为什么它的形象不好?因为微商代理们刷了消费者朋友圈的屏,并且夸大产品功效;那么,为什么代理们要拼命刷屏和夸大?因为他们急着想挣钱;为什么他们那么急着想挣钱?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之前都把钱用来囤货了,不卖出去就会亏本,所以才着急,什么方法都要用;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发展的**很容易流失——虽然消费者第一次是在代理那买的货,但如果是复购,很可能就直接去官网或天猫上买了,并且复购中的利润跟代理没有任何关系,代理就只能拼命发展新客户。

能想到这一步,可能的解决方案已经出来一部分了:

1)要想改善微商的品牌形象,你可能需要改变微商的“渠道政策”——不用囤货也能做的微商。没有了囤货压力,也就不会什么烂招都去用了;

2)采用“终身客户制度”——只要是你发展的客户,那他一辈子都是你的客户,不管他之后在哪里购买这个品牌,你都能得到一定的报酬。(可能就需要采取会员制度来记录每一个消费者的信息)

是的,之所以要不断归因,就是为了找到最本质的问题和最本质的解决方案。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你就永远只能想到诸如:微商形象不够好?那就请明星代言啊,明星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当然,方案的可实施程度也是你需要衡量的另一个因素)

2.发掘价值

除了要为品牌寻找问题,你还应该为品牌发掘其没有被发掘的价值。因为很多品牌之所以不够成功,就是连因为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比如之前接触的一家龙虾餐厅,他家的龙虾除了口感的确不错之外,还非常卫生——与一般的龙虾餐厅相比,他们既要去头又要去虾线。虽然这增加了不少人工成本,但的确能体现他们更干净。

不过很可惜的是:之前他们的宣传物料上从来就没写明这一点,也就无法向消费者传递其价值——如果消费者不知道吃龙虾应该去头去虾线,那你做的再多也是无用功。

4)@Caius:圈圈你好,想请教一下做市场研究要注意哪几个要素,跑门店的话要观察什么?谢谢啦

答:不确定你要研究什么,我暂且认为你主要是研究消费者(而不是竞品)吧。

要研究消费者,就需要观察他们在不同的阶段(购买前,购买中,使用中,使用后)分别听了什么,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把这些都列出来,然后看看其中有哪些点能启发创意。

当然,如果是跑门店的话,更多是研究购买中的情况。

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超市工作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货架上选择商品的时候,更容易选择摆放高度在1.2—1.7米的商品,所以他们后来就把快过期的牛奶放在这个高度,而把最新鲜的牛奶放在最下面或者最上面,这样就能有效减少牛奶的浪费。

2)营销专家曾发现: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用右手拿商品,而不是左手。所以他们就建议门店应尽可能让消费者都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环绕(比如把门开在右侧),从而使其身体右侧能比左侧接触更多的商品。(据统计,当消费者逆时针环绕店铺时,会比顺时针环绕平均多花2美元)

门店布局示意

5)@王晟:老师你好 有一些APP叫微信读书,京东金融之类的,似乎很多互联网产品违反了定位理论的品牌延伸原则,请问为什么这种情况并没有模糊消费者的心智?定位理论应用在互联网和快消品行业有何不同? 烦请老师解答,谢谢

答:因为它们太小或太不突出了,所以才没有模糊消费者心智。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它们因为品牌延伸了,就一定做不大或者做不好,关键还要看这些业务与其主打业务的具体关系。

比如一个微商品牌既在卖微商产品,又在做微商教育。看上去是品牌延伸了,实际上它是为微商群体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虽然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教育业务都不可能做到全国第一,但做第一也不是它的目的,它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辅助其主打业务。(至少在当前阶段是这样)

至于定位理论的应用在互联网和(传统)快消行业有何不同?

这并不是行业的区别,而是时代的区别——以前你可能一个定位用十年,现在你可能每年都要重新定位。

因为定位理论并不是说定着不动,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来确立自己的位置,它是动态的。而互联网正是加剧了变化的速度。

是的,互联网时代更加需要定位理论。

6)@桃桃:小云子,能谈谈这个问题吗?营销方案执行后,如何对营销的效果进行评估呢?

答:如果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杂志广告,或者是很多方案在同一个市场内同时进行的话,其效果的确很难评估。(因为你无法得到足够全面的数据)

但为什么一定要在执行后才评估呢?

其实更科学的方法是:在方案执行前就先小范围试验一下(比如AB测试),等评估好了,再把最优方案进行大规模投放。有点“一战而定”的意思。

7)@-D家先生-:你觉得小公司需要产品经理吗?你觉得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多久才能锻炼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

答:是否需要PM并不取决于公司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个公司究竟需要做什么类型的产品。

如果公司不太需要产品具有快速迭代的能力,或者不太需要自主研发,而是直接从外界获得现成的“类似产品”,那的确不怎么需要PM。或者说它的PM应该会很闲…

至于PM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我能谈的只有一点,还是营销中的“用户视角”。因为产品(Product)是营销4P中的第一P,做产品就是做营销。(当然,从我身边的PM朋友来看,他们认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和不同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一定要学会协调各种关系和资源…)

另外,我不知道多久才能练出合格的PM,一是因为我没做过,二是因为我不确定什么叫做合格。

2.往期回顾

8)@悦木之林:您好,请教一个问题,在您的小罐茶那篇文章中,讲到茶叶之间的差异性很小,这种情况下茶叶如何建立品牌呢?

答:那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你想要的答案——《小罐茶:如果产品没差别,那就靠包装咯》

当然,所谓的包装,也绝不仅仅是指那个小罐子。八位大师,一流商圈的专卖店,苹果设计师,一罐一泡的喝法,甚至包括极高的定价,这一整套与众不同的体系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包装”。

不过,这一整套打法并不适合绝大部分传统茶商,因为这需要立足于资本的优势。真正值得学习的,是它改变了行业的某些规则:

1)改变了产品的归类——把农产品转变为礼品,从而增加了品牌的效用,也增强了营销的意义。(因为做农产品是不容易做出品牌的,而礼品就相对容易,并且打广告会非常有效)

2)主打“非消费者”——小罐茶的目标客户并不是原本就非常喜欢或非常懂茶的人,而是既不喜欢也不懂茶的,这也就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9)@Eli于:你好,小云兄!非常感谢之前对我所提问题的解疑答惑,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之前对农产品的推广,小云兄给的一个建议是强调农产品带给消费者的美好体验,就是指把农产品做成美食(当然,推广的核心点可能有很多,小云兄只是给我指出了其中一条)。对于这一条建议,我现在有个疑问:比如卖一根黄瓜,A家的是用有机肥无农药种植的,B家是化肥打农药种植的,在做推广时候,A B两家都在推一盘鸡蛋炒黄瓜有多么多么美味。那对于A家这种天然有机农产品来说,面对着B家这种竞争,A应该从哪发力呢?或者在推广上或者品牌打造上核心点应该放在哪里呢?谢谢

答:原文链接——《为什么抹茶这么流行,你家的农产品却不行?》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强调美食而非农产品本身,其实更适合人们比较陌生/不经常购买的品类,比如松茸和白菌,大部分人都不熟悉。而对于人们早已熟知并经常购买的品类,去说美食的意义就不太大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黄瓜可以做成哪些菜。

如果你真的是卖黄瓜,你需要强调的并不是“黄瓜能做哪些美食”,而是“我家的黄瓜与其他黄瓜有何不同”。具体而言,有机无农药的黄瓜与打了农药的黄瓜究竟有何不同?这些你必须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你不展示出来,别人就不知道。包括我现在也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哪)

就像麻辣诱惑为体现自家龙虾的差异点(干净),就在广告中直接说“白腮才是干净虾”,并且还放了张(P过的)照片直观展示出来。

10)@Mass:小云兄,之前你写瑞幸咖啡的那篇文章中说:瑞幸咖啡是主打企业用户。但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们从来没说过这一点呢?而且我感觉“企业用户的咖啡”这个认知并不会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请问小云兄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答:原文链接——《打败星巴克?你真的看懂瑞幸咖啡了吗》

说瑞幸主打企业用户,其实是在说它的运营逻辑,而不是消费者的认知逻辑。运营逻辑和认知逻辑是不一样的。就像拼多多的运营逻辑是“货找人”或者“社交电商”,而它的认知逻辑则是“拼团电商”。

说明一下

这次的互动活动,我并没有把收到的所有问题都罗列进来,而是从30多个问题中只选了1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之所以要这样,主要是为了照顾大部分读者的阅读体验。(因为有些问题过于小众,或者我不了解就无法作答了)

其余的问题,你可能已在后台收到我的回复,也可能没有。

对于没收到任何回复的朋友,这里真的要说一声抱歉了。因为从道理上来讲,不管我能否回答,都应该给一个明确的回复。(这就是我们讲过的“要有明确的预期,降低不确定感”)

只可惜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后台系统已经不允许我回复了,它有时间限制…

最后,如果你还有其他想问我或想跟我讨论的问题,可以继续在本文留言。如果合适的问题足够多的话,4周后我们可以继续以这种形式做分享~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关于营销,或许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喜欢 (0)

文章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