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干活分享,短视频运营,抖音运营,淘宝运营方案思路分析!

【心智战争】关于定位理论的七层认知(7.2)

运营推广 yunying 3℃ 0评论

【心智战争】关于定位理论的七层认知(7.2)

  禅的精神在商业世界的应用

王阳明的“岩中花树”和慧能的“仁者心动”的故事,流传很久。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要理解王阳明的这句话。用另一个公案更好懂一些:空无一人的森林里一棵树倒下了,这个时候有声音发出吗?

答案是没有。因为声音,是大树倒下的声波和人的耳朵共同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声音是人的耳朵对大树倒下的声波的感应。没有人参与,就没有“声音”,只有“声波”。

狗的听力远远高于人类。深夜远处走过来一个人,狗能听到,人听不到,声音就不存在。行人走进了,声波传递到家人的耳朵里,声音才存在。超过人类听觉感知的,叫做超声波和低声波。

对于颜色的感知也是一样,皮皮虾的眼睛能感知16种颜色,而人类只有三原色。

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王阳明的意思:所谓花树,是那个被称作“花树”的存在物,和人类的视觉共同作用的产物。人没来的时候,岩中花树和人的视觉没有产生作用,花树就不存在。

就如同大树倒下的时候,产生的声波没有被耳朵感应到,声音就不存在。

王阳明讲的是认识论,不是存在论。

如果皮皮虾和王阳明的友人一起看岩中花树,皮皮虾看到的和人看到的,肯定不一样。如果我们只是从有限的眼睛,耳朵吸收的信息去做判断,必然会忽略很多潜在的事实。

公元667年,慧能到了广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师讲《涅盘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从王阳明的公案出发,很容易理解慧能的意思。不管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都需要心的感应才能存在。

人能感应,是靠着眼睛、耳朵等器官,但是人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比如狗能听到的声音,人听不到,皮皮虾能看到的颜色,人也看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感官的存在,目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而不是完全地认识这个世界。

吴伯凡在他的课程里,提到一个观点:你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你的认知方式,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你的认知就成了劣势。

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种的能力/功能都是在特定场景下的一种装备和设施。

比如响尾蛇有大量的视杆细胞来感知红外线,它对热量的感知能迅速传递到神经细胞,并且将这种热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而它之所以具有这种能力,是因为响尾蛇习惯于夜间活动:夜间气温比较低,而响尾蛇猎物的体温高于环境温度,所以,响尾蛇通过对热度的感知能够找到它的猎物。

但如果在白天的话,响尾蛇一下子就成了一个瞎子,尤其是白天温度很高的时候,它的这个能力就丧失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响尾蛇对热的敏感,是它的生态位/生存场景的一种特殊设备而已。

如果我们把自然界理解成各种兵种的话,响尾蛇是一个特殊的兵种,它的场景和任务不一样,所以它自带的设备也不一样。

还是要重复我们以前说的:人,包括其他物种的认知/感知能力,并不是为了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只是一种生存装备而已。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方式和环境,它的生态位都是截取了某一个局部,所以它的装备是有针对性的。

而一旦有了针对性,就会产生缺陷——在这个场景的完美恰恰意味着在其他场景的无能。

说完了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再来说“空性”。关于空性的解释,我觉得梁文道总结得最好:

佛法所讲的空,并不是指的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指的是世界上什么都有,而是指的是有或没有都不是一个绝对的状态。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绝对的相信它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不会变,总认为危机里没有转机,认为微信已经做完了移动社交,想不到还可以有陌陌和脉脉。

因为一方面,心智缺乏安全感,懒于冒险。

查理芒格在回答“人生真正的失败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回答说:

控制住原始的非理性情绪。当你受到一个巨大的刺激,你会出现很多奇怪的行为。如果你能在这样的时候保持明智,你就会受益。

另一方面,我们过度依赖功能有限的感官:相信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而从不怀疑有自己意识之外的可能。

发现独特的定位,需要我们从日常的生活中超脱出来。众所周知,乔布斯是禅的践行者,他习惯在空寂的房间里打坐,清空头脑等待答案降临。比尔·盖茨每年都有一个星期隔绝日常生活和工作,专心思考微软的战略方向。

接下来,我会从几个咨询案例中带你发现空性的影子。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心智战争】关于定位理论的七层认知(7.2)

喜欢 (0)

文章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