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DE 北京活动回顾
DECODE 北京回顾
App Annie 分享全球移动市场现状和“出海”趋势
全球移动市场现状
▼
App Annie 全球主题活动 DECODE 于 9 月 9 日来到了北京,与当地移动互联网发行商一起畅谈了全球移动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新上任的 App Annie 首席营销官 Al Campa 先生首先聊了聊市场的大趋势:过去两年的时间,人们每天在 App 上花费的时间增长了百分之百。这种增长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手机以及移动设备的增长率,目前全世界共有 30 亿人使用移动设备,由于类似印度、东南亚及越南等新兴市场的持续增长,App Annie 预计到 2020 年移动设备的使用量将达到 60 亿台;第二个原因是移动 App 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运作也更加精细,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移动应用上:在 2015 年,大家每 1 小时的移动设备使用时间有 51 分钟花在了移动应用上。
App Annie 大中华区总监戴彬先生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了中国市场的竞争趋势:“5月份,前5名的发行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很大的部分。这5个发行商来自于两三个或者三四个公司,占据了60%的份额。对比一些其他的市场和国家,这个数字前5名发行比例大概只占美国市场35%左右的份额,在欧洲的主流市场平均占20%,在东南亚的几个大国家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份额。也就是说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大的发行公司和发行商占据很多份额,中小型的公司竞争比较激烈。”
▼
中国开发者的海外机遇
针对海外机遇,戴彬也做出了详细的分享:“综合来看,美国是巨大的市场。除日本市场之外,Google Play 的下载量比重都很大。而且这些 Google Play 占比大的国家大多数都是新兴市场,日本和韩国除外。因此,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在人口大国海外市场中,Google Play 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增长很快。”
针对中国开发者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戴彬说到:“2014 年到 2016 年的前五个月间,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游戏营收整体增长了 2.6 倍,增速很快。我查阅了一下在同时间内全球的移动游戏营收情况,这段时间全球的增长是 2 倍左右。因此,中国公司在海外的营收,回报是好于全球的游戏增长速度的,这说明我们在海外的投入在逐渐增大。”
“对于中国非游戏类开发者而言,海外 iOS 新增用户最多的是拍照类应用。接下来排名前几位的包括商务办公、娱乐、生活工具以及社交,可以看到有不少类别增长的速度比较快。”
而在协助中国开发者出海这个话题上,DECODE 北京邀请的其他几位嘉宾同样有着自己的经验及看法。来自 Kika 的副总裁马雪峰先生提到在他出海的 4 年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应用需要能够符合当下的市场大趋势,应用的功能、何时发布,都要拿捏好火候。
“为什么 Kika 在 2014 年做输入法能够取得成绩?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大环境,因为在 2014 年 iOS 开始支持第三方键盘,用户需要更丰富的内容,因此,在那个时候我们选择了投入输入法。”
他也提到了数据对于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无论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更新迭代,最体现其好坏的是数据,因为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当产品用户达到一个量级,比如达到 100 万之后,一定有很多用户需求可以挖掘。挖掘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一些公开的排名信息,或者是公开的第三方数据平台。”
戴彬先生接下来与移动营销专家叶珏玲女士(小叶老师)聊了聊如何通过数据实现有效的 App 运营。针对出海,小叶老师提到:“国外有很多国家,我应该选哪一个国家,我应该首先做哪一个语言版本,出海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预算应该制定在多少,出海跟国内发行到底区别在哪里,这些实际的问题很多,应该从哪里切入呢?我觉得最合适的切入方式就是找一个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是怎么样的,了解它在哪一个国家发行得最好,预算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哪些坑,出现过那些运营事故导致 App 被下架,我们怎么样可以避开这些坑,这些问题通过找一个对手进行切入分析都可以解答。”
针对推广,她说到:“做过推广的都知道,用户量越大用户单价成本越高,我建议,推广 App 的时候,先找到边际效益最大的点,在这个点上获得一个突破性的增长。我举个例子,当数据告诉我们,从第十名升到第五名需要很多推广费用,而自然用户的增长已经不明显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把推广的目标控制在第十名就是收益最大化的一个点。”
DECODE 主题活动将继续致力于为您带来最有洞见的市场分析,最有经验的分享嘉宾,以及最契合您需求的 working 交流机会。接下来,App Annie 将于 10 月 21 日为您呈现 DECODE 上海站,敬请期待。
▼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免费报名参加 DECODE 上海站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App Annie 官方微信号,第一时间阅读移动应用行业报告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DECODE 北京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