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全员营销”及6000亿营收目标,董明珠统统做出了正面回应!
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网红”董明珠,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与雷军的10亿赌约到董事会换届风波,从炮轰90后开网店到格力“全员营销”开微店,可以说都颇具争议。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就是这么一个霸道总裁,在过去的五年里,将格力的年营业收入从1000亿提高至了2000亿,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格力”。
最近,面对社会上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董明珠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了集中的回应。
❖
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到底靠不靠谱?
2018年底,在完成了2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后,格力电器又订立了新的目标:到2023年实现6000亿元的营业收入。
也就是说,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两倍。
如果折算成复合增长率的话,那么到2023年,格力电器每年的营收增长速度必须维持在25%左右。
针对6000亿元销售目标的由来,董明珠是这样介绍的:
“其实这个目标最早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我们的市委书记(珠海市)到格力视察后,认为我们完全有希望做到6000亿元的营收。”
可能有人想问,这个数字究竟是怎么得出来的?究竟是拍脑袋做决策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董明珠继续这样说道:
“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别说6000亿元,就是8000亿元也可以实现。怎么实现呢,家用空调不要说多就2000亿元,冰箱、洗衣机各1000亿元,再加上生活电器、中央空调、消费品类、工业制造和芯片,足以支撑起6000亿元的规模。”
那么,这组数据究竟靠谱吗?
众所周知,格力电器的多元化一直是饱受外界诟病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机。
尽管董明珠从未承认手机的失败,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四年时间过去手机的销量依旧很惨淡。除此之外,像芯片、新能源汽车也一直被外界诟病。
不过,在我看来,既然是多元化布局,自然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论证最后的对错。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向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进发,格力与美的、海尔这些家电同行们的竞争必然会进一步加剧。
❖
“全员营销”是迫于业绩压力?
在“两会”期间,作为推销员的董明珠提到最多的,就是“微店”了。
据董明珠介绍,目前格力9万名员工都开通了微店,消费者通过微店就可以直接购买格力的相关产品,不仅包括空调、洗衣机、晶弘冰箱这样大家电,也包括像电饭煲、电风扇、除湿机等这样的生活电器。
而且,还可以享受内部价格。
有人就提出这样的质疑,董明珠迫于6000亿元的销售压力,不得已才祭出“全员营销的“杀手锏”。
在我看来,“全员营销”其实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可以让员工更了解用户,培养“主人翁”意识。
每个员工只有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才可以了解到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且,也只有出于对格力无限的好感,才能最好的传递给消费者。
至于收入方面,按照格力的说法,公司对员工的销售任务没有考核,但是有额外奖励。也就是说,如果你卖的产品多,是可以增加额外收入的。
其次,打破消费者对格力品牌的固有人知,适应多元化的需要。
尽管格力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认知度,但是很大程度还是集中在空调领域。因此,基于固有的认知,消费者即便在格力专卖店,大多也不愿意买格力生活家电。
但通过微店的形式,至少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格力不仅仅是一家空调企业。
最后,销售渠道变革的战略需要。
早在2018年的年度干部会议上,董明珠就已经表示,2018年格力的销售管理体系要彻底变革。
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格力加码了与电商的合作。不仅与京东、天猫达成了百亿战略合作,并且也加大了与苏宁、国美这些电商平台的合作关系。
进入2019年,或许董明珠想尝试,通过全体员工开微店的方式,为格力构建起除了专卖店和电商之外的第三个主要销售渠道。
试想一下,如果“全员营销”是董明珠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别说2023年实现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即便是守住如今的局面都将是异常困难。
❖
“铁娘子”董明珠,
究竟算不算企业家?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企业家应该是企业的创始人,陪伴企业从无到有一路走下来,并且让其发展壮大。
比如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像董明珠的话,我们习惯性称之为“职业经理人”。
但是,董明珠之于格力电器,似乎早已经脱离了“职业经理人”的范畴。实际上,企业家的本质并不在于是不是企业的创始人,而是在于其是否真正的创造价值。
用董明珠的话说,是这样的:
“作为企业家,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是考虑,在这样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样的去为别人、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做点什么。”
抛开营收和利润暂且不说,格力有一个数据吸引了我的关注。
2012年,格力电器的技术人员大约有800-900名。但是到了2018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300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将近15%。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格力电器的核心技术不断的取得进步。
在“两会”上,董明珠这样兴奋的发言到:
“请一定报告给总理,德国目前先进的机床转速为30000转,格力已经可以做到32000转,我们已经可以生产自己的数控机床,可以和德国比拼。”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大会堂装完格力中央空调后给了格力这样一份反馈:“这两年的实际运行能耗,较过去节能了32%。”
在我看来,单纯就财富来说,董明珠扮演的角色是职业经理人;但是就贡献上来说,格力过去五年营业收入从1000亿元攀升至2000亿元,董明珠绝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谁也不能否认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竞争对手与渠道商、供应商斗”的董明珠,的确嫁给了格力。否则,董明珠安全可以离开格力加入另一家企业,我相信得到的薪酬和股权激励绝对是目前的数倍。
不过,荣辱成败与否,还是要看下一个五年格力究竟会驶向何方。
今天,你给品牌头版小星星了吗?
只需3步,就可以点亮小星星
第一时间收看我们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