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干活分享,短视频运营,抖音运营,淘宝运营方案思路分析!

区域社交,又是一个很唬人的假需求

运营推广 yunying 5℃ 0评论

区域社交又是一个很唬人的假需求
昨天看到阿里发布了社交产品“real如我”,其实光羽同学跟这个产品渊源很深,怕被封杀就不多说了。这个产品的发布让我又想来谈谈社交的一个细分类目——区域社交。
 先说地域社交的几种类型。地域社交,本质上就是通过地理距离来确保用户关系链的存在,于是主要的几种玩法就是通过扩大或者缩小地域距离来调节关系链紧密程度,然后在这个底层逻辑上衍生一些其他的相关玩法,例如实名/匿名、校园内/外等等。
1.附近的人-范围最大微信的“附近的人”是微信早期打开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虽然随着后面熟人社交网络的形成,这个功能逐渐退居二线,不对,应该说三四线(既可说是功能优先级的退线,也可以说是用户层次的退线)。回到微信早期,当你打开微信,既没有什么好友,朋友圈又没什么内容,那你能拿微信干嘛?摇一摇啊!附近的人撩一个扯一扯啊!再无聊看看弹出来的腾讯新闻啊!于是荷尔蒙和新奇感驱动着用户逐渐开始频繁打开微信,在这个过程中,熟人好友越来越多,逐步完成从陌生人社交到熟人社交的转移。反过来说,**短信这样的产品曾高速完成一线城市熟人社交的部分冷启动,但却没有及时重点跟进“附近的人”这样的拖住用户使用场景的策略,导致昙花一现啥也没留下。另外你也别忘了今天做这么大的陌陌,以及后来居上的探探,不管他们的模式是左右滑动还是给你一个女孩子的列表,底层上,他们都是走的“附近的人”这个社交格式,以不限制范围由近及远来给你呈现关系链的亲疏,以达成链接用户的价值。
2.区块范围当“附近的人”这样的格式被大众化以后,后到挖矿的人就会想到,要不把范围限制一下,区块化,例如一个学校是一个区块,一个小区是一个区块,一个CBD写字楼是一个区块,一个区块里的人自然有天然的弱关系链,一定更有利于设计关系的形成吧!
听起来多么有道理!这个故事放到5年前去讲,一大批VC都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像这个思路无法反驳。于是那会儿子爆发出很多校园社交APP、小区社交APP,还有玩法新奇的“占地为王”的玩法之类的,花样是多,但是本质都是区块范围的社交。这里我就不好意思举例了,毕竟爆发的几千个产品里面基本已经是横尸遍野,不知道有没有幸存1-2个,应该说以这个底层架构的产品基本没有活下来的。好死不死,阿里今天推出的“real如我”(之前名为烂烂)又在讲这个故事。不过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也做了4年多了,是跟大家同时期开始幻想这个场景的未来愿景,只是他们有钱能随随便便坚持这么多年而已。当然,我也没资格挤兑别人,毕竟4年前我也觉得这件事太有空间了,一连串做了好几个产品堵这个赛道,放心,我绝对不会说出来是哪些产品的。
但是这个故事现在拿出来讲,还是很有场景感,我可以跟着我的位置移动切换社交场景:我去到学校,我就可以去撩撩学妹;我去到CBD就可以去撩撩这附近的公司的人,谈谈合作、甚至攀谈一下HR毛遂自荐找找工作;我去到大型商场,擦身而过一个好看的女孩,可以找找她的存在,并且还可以知道这个商城里商家发的优惠信息,约上这个女孩去那家店吃个饭……哇说得我自己又信了。 3.周围1公里经过“附近的人”、“区块范围社交”的经验以后,聪明的创业者们就会想到另一个方案,就是周围1公里,哎呀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又会让人觉得“我真是一个天才”,毕竟这个方案似乎兼具了“附近的人”的有效特点,又包含的“区块范围社交”的克制,真是天才的想法,啧啧啧……几年前,yikyak在美国爆火,用的也确实就是这个方案,以自我为中心点的周围一公里,听起来也很符合人性,以我之视角看待关系,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呈现不相关的人,范围可能比区块还小,同时还不会收到区块的尴尬局限(毕竟按区块的思路,可能对方在街对面,就不算你的区块了,周围1公里就科学多了)。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地域社交的需求真的存在吗?我的答案是:存在,但仅存在约X社交的需求里。 区块范围社交和周围1KM的社交,一开始都是奔着“认识好朋友”来的,在动机上基本都会刻意回避约X这件事,毕竟拿融资的时候没人会说自己要做约X工具。一旦回避了这个最真实的需求场景,这类产品就开始悬空而无法真切落地。不管是周围一公里还是区块范围社交在学校面对复制困难,参见【光羽笔记】的《为什么校园社交就是做不成?谈谈校园社交的6大死劫》;在小区的社交面临低频而无法持续链接。
于是他们都会转向通过内容拉高用户使用频率的策略中,但是一旦当你选择用内容来链接区域里的人,就会发现区域内是无法持续产生优质的内容供给用户消费的,毕竟在内容生态里,永远都是20%以下的人产生优质的内容,80%以上的人通过阅读消费内容,而在一个区域内,能产生优质内容的人可能只有10个,这10个人是无法持续被激励去产生内容的,何况这样的10个人的内容的优质程度与微博大V、抖音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毫无内容竞争竞争力可言。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说,朋友圈的内容也是不优质的,为什么会持续读呢?那是人们在消费关系链,不是真的在消费内容。是因为我熟悉的人发了内容,我才看的。而区域社交是要通过内容让你我熟悉,根本就变成因果倒置。不过Yik Yak倒走出来了一个“优质”内容的模式,就是匿名内容,这种内容格式确实能带来持续阅读的价值,但是却会让产品走入人性恶的深渊,也不是长久价值的产品。
所以,社交世界,关系和内容就是天平两端,你的砝码向关系一端移动,你就要走入因为关系所以内容的模式;你的砝码向内容一端移动,你就要走入因为内容所以关系的模式。
而因为内容所以关系这件事,首先你要有绝对优质的内容,但即便你有了,也可能不存在关系,想想抖音做的社交你就知道了。可怜的是,区域社交链优质(且可持续)的内容都没有,根本无法达成“因为内容所以关系”的模式。
于是区域社交就站在了关系和内容的最尴尬的天平点上,似乎占了点关系,只不过是很弱的关系,又似乎有点内容,却谈不上是优质的内容。拿不到充分的需求,就站不住脚,死,那不是必然的吗? 除非你正视一下这个需求的本质,学习一下微信的“附近的人”和探探陌陌,他们毕竟内心很清楚:单纯的距离关系背后隐藏的就是性需求。如果你叠加了别的要素,例如校园、商务,那么就变成另一个战场的需求,在那个战场,真的还需要距离关系吗?大概应该是人群(社群)关系而不是距离关系吧。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区域社交,又是一个很唬人的假需求

喜欢 (0)

文章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