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用户想要啥| 用户想要啥?先搞清楚再做产品
一个产品的孵化阶段,准确的建立用户使用场景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一环,这对于产品的功能等一系列的设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准备做一个产品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确定需求。如果不能以用户的角度,去分析用户需求的痛点,想必产品做出来也无法吸引用户去使用。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将自己完全的带入一名用户的角色中去,建立多个与产品特性相符的合理需求场景,并设想一系列基于场景发散出的各方面客观条件与主观意识上的限制条件,从而最终缩小定位至精准的产品核心功能与主要功能,并基于此条件,进行合理的如产品交互等各方面的设计,使其尽可能多的符合于前期建立的多种使用场景。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将自己完全的带入一名用户的角色中去,假设多个合理的需求场景。基于场景发散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对相应方案可能面临的客观条件,及用户主观意识上的限制条件进行预判,修正方案。这样从发散到筛选,梳理清楚思路,从而最终缩小定位至精准的产品核心功能与主要功能,并基于此条件,进行合理的如产品交互等各方面的设计,使其尽可能多的符合于前期建立的多种使用场景。
一个合理的场景建立,对于整个产品团队各个环节的执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通,如果不在前期建立起统一的使用场景,大家各自建立起脑补的各种场景模式,非常不利于日后孵化出的产品功能实现上的统一性。
话说回来,这么重要的用户使用场景模型如何建立呢,麦姐建议大家温习温习小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看图作文的思路:时间、地点、人物、(想要)做什么,相信各位机智的小伙伴们肯定都是非常熟悉了吧,这个是模型最基本的阐述思路。
举个栗子:大家周末和姐妹们出去嗨皮血拼,一不留神就到了晚上,肚子空空,想要就近找家不错的餐厅搓一顿。这么一个生活中的简单场景,我们来从以上说的几方面分析一下。时间:周六晚上7点。地点:某个大型综合商场。人物:两个25岁上下的年轻白领女性。(想要)做什么:找个附近评价好的餐厅吃饭。
基于此场景,假设我们家的是一款地图类产品,这个时候除去基本的位置功能,对于附近的美食餐厅的添加,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功能点。并且基于用户对于餐厅是否优质的参考需求,对餐厅的评星评价机制的添加,也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一个模拟场景的建立,不是说咱天马行空的随便设想一个就可以了,还需要验证这个需求是否靠谱,这个场景的发生几率是否能够达到一定标准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调查客观的外部因素来综合判断了,例如类似的竞品市场是否已经非常饱和,是否已经有了垄断性的类似产品存在等等。综合判断各种正负向因素,通过比较来筛选场景模型,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有效的针对几个进行合理可行的场景进行产品的设计。
使用场景的模拟定位对于产品流程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基于相同的使用场景,产品在定位上的不同,也会对交互、使用流程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再举个栗子:移动端的支付产品,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使用场景的定位上面,打出的就是不同的牌路。支付宝延续了PC端支付一贯的流程,在最终支付确认的环节,输入密码后需要点击确认按钮完成支付;而你在使用微信支付时,会发现时没有这个步骤的。这其实就是由于支付场景的不同而决定的细节体验上的差异。
A.用户在手机里花2元买张彩票,充个20元话费,或者在超市用微信支付买瓶3元的水。像这样的小额支付场景,很少会担心付错了有太大损失的问题,即使是掏纸币支付也能一眼就数清楚,手机支付只要一眼就能看清,因此没有必要再多点一次确认去麻烦用户。微信能够“大胆”的去掉这个环节,也是出于对使用场景的预判。本身微信的余额就叫“零钱”嘛,方便的就是这类小额支付情况,确实在用户体验上提升了不少。
B.支付宝最初的支付场景也大部分都是小额的交易,淘宝买个衣服啊给朋友转个账啊什么的,钱不多没那么在意。但现在它已经能够用来支付家居、家电产品等大额的交易,而且还有和第三方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这些交易一般都不会是几十几百,大部分都是成千上万的交易额,不管是不是壕,至少绝大多数用户都会担心付错有损失,所以更需要再“确认”一下,让用户有个检查纠错的机会,才会更放心。
产品的设计最初,是要填补用户的需求缺口。基于不同场景,用户的需求肯定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准确的模拟各种可能的使用场景,建立情景设想,才能实际的去亲身体验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在设计的时候基于各类客观环境因素等条件进行优化改进和功能上的迭代,才能做出用户们最贴心的牛逼产品!
来源:本文由麦姐聊推广整理发布,转载本文须经作者及麦姐聊推广的同意,并请附上本文来源(麦姐聊推广)及本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干货 | 用户想要啥?先搞清楚再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