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现象在品牌界屡见不鲜。
阿迪达斯被狗品牌抄袭,海澜之家旗下品牌抄袭被设计师疯狂diss,奢侈品牌LV**Nike鞋款…
在中国品牌起步阶段,“逆向”、“模仿”,都是被高频提及的词,然而,至今依有许多中国品牌在抄袭。 1月12日,盒马鲜生官微发布称,盒马鲜生竟然还有“盒马夫人、盒马小姐、盒马爸爸、盒马兄弟”这些亲戚。天眼查App显示,“盒马夫人”“盒马爸爸”商标持有人为湖南每日三果贸易有限公司;“盒马兄弟”商标持有人为香港品牌集众管理有限公司。而与“盒马小姐”关联的公司则是哈尔滨市香坊区盒马小姐咖喱屋,但该公司已处于注销状态。
品牌抄袭为什么屡禁不止?抄袭会为品牌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01品牌抄袭,屡禁不止 从前胸耐克、后背阿迪的山寨服饰,到双卡双待翻盖滑盖的华强北iphone手机,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山寨”这个词有着比我们更深刻的感受。 拿第一辆红旗汽车来说,1958年8月2日正式面世,而在当年的6月30日,一汽才启动红旗样车的研发工作,一个多月而已,说没借鉴,没人相信。
就好像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酷似iphone;所有的汽车也都能从1886年德国人造出的第一辆汽车身上找到影子。
还有当年的五十铃TF皮卡,丰田R**4系列,丰田卡罗拉系列,本田CRV等,几乎清一色山寨,在大多数人心中,自主汽车品牌“山寨”一直是抹不去的印记。 这种现象在茶饮界也十分常见。如今,奶茶店越来越多,但喝到的产品,看到的广告分不清谁是谁。 乐乐茶的logo,几乎用了和喜茶一样的表现方式和印刷方式。所以,有人吐槽:“两个logo就像情侣头像”。但或许喜茶并不想和乐乐茶成为情侣,因为乐乐茶实在太能抄了。比如,乐乐茶对喜茶经典的【满杯红柚】模仿相似度99%,连拍摄都一个风格,简直难以区分。
乐乐茶甚至还带着联名一起抄袭。去年,乐乐茶联合坚果品牌“三只松鼠”推出新品“坚果茶宴”系列,但产品几乎和茶颜悦色一摸一样。 “卿卿乌龙”抄袭“声声乌龙”,“胭脂拿铁”抄袭“幽兰拿铁”,“葡萄抹茶”抄袭“抹茶葡提”,“桂花陌”抄袭“桂花弄”,不仅配方十分相似,就连名字也大同小异。
在今年的小米十周年活动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跟华为神似的身影,不得不说,小米终究还是借鉴了华为。
或多或少的抄袭,几乎是所有品牌的必经之路。
02模仿照搬,等于自杀
为什么这么多品牌跟风抄袭?——降低营销成本,快速获取优异成绩。
在品牌竞争激烈的今天,品牌完全自创,做起来成本极高,而利用“山寨”标签提升品牌知名度,形成传播效应,则是一种低成本营销手段。 以依靠模仿起家的众泰汽车为例。
成立于2003年的众泰汽车,一直强调“低价高品质”属性,在多款车的营销推广中,打出“国产豪车”名号。
但事实显然有所偏差,“10万开保时捷”、“以后能不能开上豪车就看众泰”、“众泰设计部=皮尺部”……因车型设计多以“复制”豪车为主,行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对调侃声浪,众泰甚至被冠上了“保时泰”这样的尴尬之名。
车企成本中,营销成本比研发成本要高很多,其中福特的销售管理费用占营业额比例最低为7%,而大众高达14%。比如2015年CCTV2《挑战不可能》节目 999号福特汽车花费3亿才中标,而雪佛兰科鲁兹与《好声音》的碰撞、英菲尼迪与《爸爸》的邂逅、凌渡与《跑男》的携手,都是巨资营销。
作为靠价格战取胜的自主品牌,众泰自然很难支撑如此高昂的营销费用,从而选择了另一个偏门——利用“山寨”为自己营销。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如果不走捷径节省成本,不走偏门吸引眼球,如何在强敌林立的生存环境中突围?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是促进更优秀的品牌生产,而不是用推广手段和钱,砸出一个劣质的模仿品牌。
品牌被严重抄袭,是品牌的骄傲,更是品牌的无奈,火爆的皇茶变成喜茶,又何尝不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无奈。 的确,很多品牌发展之初就是模仿成熟品牌,但抄袭要有度。
抄袭原有品牌,一定会造成市场印象混乱,影响品牌美誉度,更严重的是,短期圈钱,换来的可能是消费者的唾弃甚至是法律的制裁,得不偿失。 所以,对优秀品牌抱着认可的态度去学习,去发展自己的品牌,这是常规,但完全的复制抄袭,对抄袭者品牌而言,相当于自杀。
03自主品牌如何摆脱被抄袭“怪圈”?
被抄袭,是原创品牌最头疼的事情之一,然而在某一细分领域,若没有同行进入赛道良性竞争,又难以形成气候。那么,原创品牌应当如何打造品牌“护城河? 品牌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品牌价值,对一个品牌来说,重要的是用独特的DNA打造品牌特性,使自身拥有高辨识度。
近两年餐厅倒闭率超70%,产品趋同是原因之一,活下来的一定是品牌价值的强大,这是抄不走的。 以产品为主导,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的戴森,长此以往也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品牌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何,诸多模仿者并没有撼动它根基的原因。 那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先锋品牌明白,反击抄袭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技术上持续创新。也正如戴森对于科技一直以来的突破自我、精益求精。
自第一代数码马达至今,戴森已投资超过3.5 亿英镑研发数码马达,申请了超过1000多项数码马达专利。迄今最强劲的Dyson V11系列无绳吸尘器中使用最新的Hyperdymium旋速马达,成为戴森无可取代的科技源泉,以及产品技术迭代与造型突破的核心技术。戴森科技所打造出的品牌关键DNA,并非是打着“平替”噱头的竞品通过简单模仿所能轻易达到的。
同样以“高转速马达”作为卖点,主打性价比的抄袭者,效仿戴森原有的气旋技术推出相似解决方案,顺带对戴森独特的外形、配件、甚至广告风格进行“山寨”,但却始终无法复制戴森“从产品本身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核驱动力。 戴森对顶级研发队伍的搭建以及25亿英镑的巨额资金投入,都是为了推动技术研发这一巨大的**连续不断地高效运转。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英国设置有研发和测试中心的戴森,拥有6000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持续研发固态电池,高速数码马达,视觉系统,机器学习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创新技术,并专门设置了规模领先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团队。 曾经在社交圈掀起“戴森浪潮”的吹风机,以核心科技实现了吹风机造型和使用感的颠覆。戴森把马达从机身尾部挪到了手柄处,高效地将空气推到一个环形的放大器中,与Air Amplifier气流倍增技术合作,两者结合运作喷射出三倍强劲气流,满足了快速干发对于气流的需求,也避免了头发被缠绕的问题。 当同行竞品还在亦步亦趋地模仿和山寨,有创新力的品牌又向着颠覆性再造的方向进发。如同曾面临过国际市场廉价仿造品威胁的瑞士**,甚至一度被抄袭到危及生存,而维氏公司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为**装备了激光教鞭、闪存驱动器等新功能,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学习和娱乐的多重要求。 倘若走红后没有强大的核心实力为光环持续蓄能,“大火”之后,往往是“糊”的结局。在行业竞争激烈、消费选择多样、抄袭者围剿的局面下,中国消费者持续“真香”戴森并不容易。但经过市场和时间检验,它终究得到了肯定。永远把“完善用户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最重要地位上,是任何行业中的头部品牌能冲破“被抄袭”重围的核心,没有例外!
04结 语 很多品牌总被批没想法、没创意,于是为了有想法、有创意,走上了“借鉴”之路。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什么行业,从创意的产生、衍化到传播,与之相关的每一部分,其价值都应当受到尊重,这是每一个躬耕于创意产业的品牌必须达到的共识。
对于那些想要抄袭的品牌来说,与其花尽心思投机取巧,不如打造自己的差异。
所谓差异化,就是创新,既要与众不同,又要符合消费主旋律,才能在这个动态的市场不被抛弃。更重要的是,这个差异化必须从环境、产品、营销、服务等全方位进行打造,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强烈的品牌认知与深刻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