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干活分享,短视频运营,抖音运营,淘宝运营方案思路分析!

李佳琦“翻车”,网红带货背后是一场品牌营销的降维

运营推广 yunying 3℃ 0评论

李佳琦“翻车”网红带货背后是一场品牌营销的降维

后台回复“品牌”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李大为(互联网品牌官主笔)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双11还没开始,最近网红圈却率先热闹了起来。
前脚,一条创业者投诉微博大V和MCN机构联合“流量造假”的事件刚让“网红带货”蒙上一层阴影。

后脚,“口红一哥”李佳琦又出事了。

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近日,李佳琦直播带货某款不粘锅,可尴尬的是鸡蛋刚刚下锅,可谓处处粘锅,将鸡蛋粘得七零八碎。

它的那句“OMG”这次没有带来惊喜,而是质疑。

作为网红带货界的顶流,李佳琦的翻车不仅让自己蒙受调侃与质疑,更让“网红带货”的阴影再次加深。

于是,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连网红都可以是假的,产品质量能得到保障吗?

“网红带货”:一个“新瓶装旧酒”的坑
可以说,从安妮宝贝到李佳琦们,经过20多年的跌宕起伏,网红江湖一步步在证明着它的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大量涌现,为网红的大批量产生提供了广袤的沃土。

而李佳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8年“双十一”,李佳琦与马云pk卖口红,短短5分钟,他就卖出15000支口红,5小时带货535万支,创下了口红销售纪录。

这件事让他名声大噪,迅速出圈,火爆全网。这也顺势将网红带货变成了一个公共话题。

但大众的视角总是滞后的。

其实,自2013年左右的带货女王张大奕开始,网红背后的流量就成为各大电商平台追逐的焦点。

一场关于流量变现效率、供应链速度和新品牌崛起的变革早已拉开了大幕。

《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显示:

2018年加入淘宝直播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180%,直播平台“带货”超千亿元,同比增速近400%。

在网购消费热潮的今天,可以说,直播带货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和各大品牌促销的标配。

但当“网红带货”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产业时,问题与套路也就产生了。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真正关心产品,大家只关心流量。

其实,网红带货可以追溯到有着魔性背景音和洗脑广告词的电视购物。

这和传统媒体的直播购物从底层逻辑上是一致的。

10年前的电视购物使用夸张的广告词和表演方式,和现在小鲜肉在网上直播时的叫卖如出一辙。

这是一场技术变革与人性洞察的合谋。

只是卖的货从保健品变成了化妆品,传播媒介也跟着升级换代。

从传统电视变成了淘宝直播、抖音和小红书这样的平台,跟随着流量的变化一路迁徙。

年轻人用手机冲动消费的时候,和中老年在电视购物中抢购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从这个角度看,电视购物和网红直播带货有着共同的特质:

都能解决产品的深度体验问题,都能让用户感觉到参与其中。

都能在调动起用户情绪的时刻让用户快速下单,实现了信息传播和交易的打通。

但当假货横行成为电视购物的代名词,逐渐消退之时;当新一代媒体崛起。

于是,网红直播带货装起了电视购物的这瓶“旧酒”,继续收割着新一波的消费者。
信任:网红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
毫不避讳的说,我对网红直播带货向来存在着偏见。

毕竟在我看来,传统媒体有着背后平台力量的背书,各大品牌也有着背后品牌力量的支撑。

而网红直播带货,全靠主播一个人的良知与人性。
而我向来不信这一套,毕竟人性是最靠不住的,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直到我看了一段关于淘宝第一女主播薇娅的描述:

“我们100多人的招商团队被分成三组:第一组初筛,看看品牌有没有出过问题,产品有没有被差评过;第二组检查产品成分,确保安全;第三组是试用试吃,如果是卖面膜,大家都得敷几天看看效果。”

但这种改观也只限于那些头部的主播们。

毕竟他们有数千万的追随者,我曾天真的以为他们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羽毛。

因为,对于一个主播来说,信任就是生命。

没有信任直播间推产品的时候还怎么去成交转化,严重的甚至会掉粉或者导致直播间关闭,这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之前8月份就有某拥有近70w粉丝的主播直播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粉丝纷纷维权停播,到现在都还没有复播的。

这是因为网红电商的客户群体大都是网红的粉丝,靠的是粉丝效应以及口碑。

一旦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口碑也就坏了,很容易流失粉丝,销量下滑。

此外,优质的内容生产+人格魅力,也是他们引起受众追捧的重要原因。

网红生产的内容和自身的个性特质合二为一。

粉丝追捧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这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也让更多粉丝愿意为其情感溢价。

而这次李佳琦翻车事件,不过是“网红带货”野蛮生长问题的缩影。

他暴露的不仅是头部主播也靠不住的问题,更让整个网红带货生态的信任机制面临着崩塌的危险。

他们在早期的渠道红利下杀出重围,有平台的流量扶持。但他们似乎忘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粉丝信任基础之上的。

但粉丝的信任最终还是来源在于主播带货的产品品质。

这一点似乎跑偏了。

因为在主播的世界里,“全网最低价”是身份的象征。

这意味着粉丝会更加死心塌地追随他们,而有了粉丝的信任后,销量攀升,商家也会蜂拥而至,主播由此打通任督二脉。

但当“便宜”和“好货”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聪明的甲方爸爸们于是生产出了各种网红特供版产品。

这既是带货主播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倒逼供应链,给自己创造的局部优势。

也埋下了产品质量的祸根。

于是“便宜没好货”这一简单粗暴的定理再次发挥了作用。

最后的“单”还需要迷恋主播们的各位消费者去买。

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升级似乎是个伪命题。毕竟,消费者图便宜的本性至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当主播们开始追求“全网最低价”的那一刻起,他们赖以生存的那一张“信任”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塌。

迷恋网红带货是品牌营销的降维
我们都知道,所谓营销,既是品牌的运营,也是产品的销售。

全世界的品牌在世界上攻城略地,为了确保自己一席之地,需要具备两项指标:一是品牌的销量,二是品牌的声量。

销量带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而声量为品牌带来极大的曝光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二者缺一不可。

但李佳琦们的洗脑式产品推销,使得内容电商平台与品牌们正在滑向为了卖货不择手段的边缘。

这于网红们而言,过度注重对网红内容的运营和快速变现,而忽视了对网红IP长远运营的眼光。

这背后就包括部分网红急于商业变现,对合作方不加以辨别,让粉丝遭受损失,而最终受伤害的还是网红自身。

于品牌主们而言,这是品牌营销上的偷懒行为。

将整个品牌诉诸于一场场快速变现的直播,当营销只剩下单纯的直播间叫卖,而忽略了品牌长期的运营。

这注定一场不可持续的营销。

长此以往是对既往所积累品牌价值的折损与伤害,这是特别不道德的。
所以,在我看来,品牌爸爸们对网红带货的过度迷恋。

就如同明星转型网红是一场降维生存一个道理,本质上是品牌营销的一次降维。

当流量与销量成为品牌营销的终极目标。

那么网红直播带货就成了陈珉瑛所说的新商业时代的流冦主义。

他们不愿意做扎实的品牌工作,没有自己的品牌根据地。

一浪来一浪去,吃一季是一季,注定如同夏虫熬不过秋日,捱不到冬天。

所以,品牌还是要回归价值营销。

无论是声量还是销量,一碗水端平了,才是正确的品牌生存之道。

毕竟,再牛逼的网红直播带货,也只是渠道红利下的产物。

但流量总会见顶,渠道总会更迭,唯有品牌才是长久之策。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往期热门文章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李佳琦“翻车”,网红带货背后是一场品牌营销的降维

喜欢 (0)

文章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