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 | 先确定品类| 先确定品类,再寻找定位
作者 | 张知愚
来源 | 心智战争
1、定位的第一步是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这个表达不够完善,应该加上一句:确定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再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2、东阿阿胶在确定 “滋补国宝” 的定位之前,自我定位是:亚洲补血第一品牌。时代进步了,物质发达了,消费者已经不要补血了,很多人都营养过剩了。
这个时候如果还定位补血,就是在一条即将沉没的船上争当船长。只有定位 “滋补国宝” 之后,东阿阿胶才能焕发生机。等于是从一条即将沉没的船(补血)换到了另一条快速前进的船上(滋补)。
定位 “滋补国宝” 之后,才来观察竞争对手和竞争对手的价值。
3、王老吉的定位是 “预防上火的饮料”,在此之前她的定位是凉茶。凉茶在广东福建地区有认知基础,但是在北方凉茶就是 “隔夜茶” 的意思,普遍被认为不健康。
凉茶属于药饮,认知中存在 “是药三分毒” 的思维定势,这也会局限王老吉的发展。
王老吉是饮料还是凉茶(药饮)?这是在观察竞争对手之前要做的关键决定。如果确定是凉茶,竞争对手就是其它凉茶品牌,如邓老凉茶、和其正等。如果确定是饮料,竞争对手就是可口可乐、雪碧等等。
这其中的区别是相当之大的。一招不慎,满盘皆属。可乐原本是治疗头疼的药水,后成为提神醒脑的饮料,七喜是治疗胃病的药水,后成为不含**的饮料,凉茶是下火的药饮,后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
4、苹果手机从电脑分化而来,大型机、小型机、个人机、一体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
苹果手机并不是从通信手机分化而来的,所以她本质上是一部电脑添加了通话功能,而不是一个手机添加了电脑功能。
如果乔布斯一开始就给她定位掌上电脑,那肯定不会掀起这么大的浪潮。首先消费者不愿意随身携带一部电脑,因为多么轻的电脑都会觉得很重。
人人都需要一部手机,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一部电脑。
事实上在1993年,苹果公司推出Apple Newton,其产品定义是“个人数字助理”,简称“PDA”。
因为没有找准品类,无法产生“一目了然、一听就懂”的效果,同时和心智规律冲突,只能黯然退场。
5、黄金酒的定位是 “礼品市场,送给长辈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白酒”。是白酒,而不是保健酒。
因为保健酒更多被看作是药,而不是酒。在心智认知中,保健酒度数高、颜色深、有药味、适合冬季进补、适合老年人、多次少量饮用。
这样的认知,导致了保健酒不适合作为礼品赠送(显示对方身体不健康)、不适合宴请聚会场合使用,极大地限制了消费场景。
首先确定品类:是白酒,不是保健酒。这样才有下一步的定位。
6、定位方法除了邓德隆总结的定位四步法,冯卫东的定位三问也很有见地:你是什么、有何不同、何以见得。定位四步和定位三问结合起来看,效果更好。
在定位之前,最好对着镜子问自己:你是什么?你确定你是什么嘛?你真的确定你是什么嘛?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清单 | 先确定品类,再寻找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