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个浪,一个中老年人的八点看法 | 陈格雷| 陈格雷
点击上方蓝字▲ 即可关注
IP蛋炒饭:泛IP时代的思想、方法和案例
聚焦IP孵化与IP化品牌的成长
这是IP蛋炒饭开伙的第55篇文章,
起因是,5月3日晚,我在朋友圈看见很多有头有脸面的朋友,都在转发那篇“后浪”的视频,于是发了这条微博,又转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结果,当晚已经有几十个朋友通知我,说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看到这段话被截屏转走了,然后,就是不少的公众号文章里都引用了这张图,再然后,就是我的微博被围攻了一整天,当然,这些围攻并无真正恶意,只是有感而发。
我说说写这段话的初衷:其实就是想腹黑一下,吐槽一下那些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中老年人,这么多人转发造成刷屏,很值得调侃啊:)反正我没有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既然这个事确实闹大了,而且我确实是为了腹黑效果,有些话说得太绝对,有必要专门写篇文章,下面是我对这个事的八点看法:
1
我坚持认为,中老年人是这次转发的主力。
但有一个特殊情况:“后浪”视频是一个发生在五四青年节的特殊营销(包括视频所用的诗朗诵方式,都很符合五四青年节气氛),所以,这是我忽略和偏颇的地方,就是在这样特殊的节日,向青年人致敬其实是一种合情合理的IP化仪式。
所以,中老年人在朋友圈转发,是在完成对五四青年节的纪念仪式。为什么年轻人占的比例少(并不是没有),更主要原因是使用习惯,以及年轻人也并不方便将一个向自己致敬的视频转发。
这个视频,其实不仅得到了中老年人的大力转发和感动,也在B站得到粉丝的热烈观看和点赞。这是在一个恰当的节日时间,做了一件恰当的事,又正好有可以吐槽的黑点,所以大爆。
但我仍然会认为,这篇“后浪”视频有些不好的是,既是在吹捧年轻人,又试图权威式定义年轻人。
2
虽然这次B站的破圈效果非常成功,但要当心
这次效果为什么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B站突然改变了一贯的风格腔调,以一种非常不同的腔调出现。
这种情况叫做:反差萌。
但反差萌做多了,就不是萌,是真的反差了。
当然B站已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生态,可以吸引到各种人的兴趣。但即使如此,B站仍然不能失去其灵魂和风格。
3
说实话,我们中老年人为什么要一天到晚舔后浪Z世代,还要为欣赏理解TA们而激动?我是真的认为,我比见过的所有年轻人心态年轻多了,心情愉悦多了,舔TA们干嘛?~~~
我是真的很看不惯很多同龄人,总是做出一副欣赏年轻人的样子,一副长辈关怀晚辈的姿态,来获得心理平衡。
最重要是心态年轻。由于职业原因,我其实和大量年轻人打交道,这是我的生活圈,以及,我的合作伙伴都比我年轻十几二十岁,但我从没有觉得我自己比他们老过(我这么一大把年纪,现在背个包去旅行还会被当成刚毕业不久呢)。
不觉得老,不等于我们要完全接受他们的文化,说实话他们喜欢的不少东西我并不是很懂,也不是很喜欢,但同时,他们也不在乎、不懂、不喜欢我的一些想法啊。
4
只有把新一代人真正视为平等的竞争对手,我们中老年人才能自强不息,不断前进,这比倚老卖老、以关怀为名将别人框进去强多了。
我其实已经被年轻一代的各种家伙打败过多次了,这不等于我将来不能赢回来啊。
5
年轻人虽然比我们年轻,但不等于一定能掌握未来。
能不能掌握未来,完全取决于这一代人自己的努力,而不取决于主动让位。
不要认为,别以为你比我晚看到朝阳一阵子,你就有资格说我不懂白天。
做得不好,任何一代人都可能被淘汰,而且可能是被上一代人淘汰。
每一代人并不一定会让位于下一代人,还能战胜下一代人,可能只是让位给下下代人。
6
既然不是越老越有理,也不该是越年轻越有理。
我接触了很多90后00后,我真的认为,绝大部分视野并不宽广,认知也并不独到,而且充满因为习惯被投喂信息而不是主动寻找信息,造成的短浅……
这段话是我的微博被围攻的一大原因,但无所谓,我还是会这样认为。
90后(其实是95后,90至95年基本上已经属于上一代了)所接触到的信息,真的不是很完整,尤其是因为投喂性内容,很容易单向化。
7
以被投喂方式吸收内容,是非常可怕的。
由于数据算法的不断完善,现在在不断做到:根据一个人的喜好,不断投喂以相似喜好的内容,从而不断重复,从而让一个人变傻,或者越来越单向。
而只要大数据系统稍微调整一下参数,就可以轻易引导人们的心理倾向。
所以,再这样下去,人类是迟早、很快、一定会被大数据系统控制的。
看过电影《机器人瓦力》吗?里面那些胖胖的呆坐在自己座椅上不动的未来人,就会是我们的未来。
所以,谁说下一代人一定比上一代人好的?下一代人完全有可能更加没人性。
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悲观是因为:以正常趋势,只要人类不思改进,一定会变成AI的奴隶,人类最后只会剩下一个、帮助大数据进行大脑运算功能。
而乐观是因为,我相信人类总会起来反抗的,做出改变的。
所以,一定要警惕被投喂,警惕信息的单向化。
8
少概括整体,多关注个体。
说这么多,我还是有将一代人整体化的不好倾向,其实这本身就是问题。
其实个体是丰富的,不同的,不应该用一个概念、一个框框,将所有的一代人都框进去,并且下定义。
如果真的去B站深入巡游,会看到成百、上千、上万个不同的亚文化群体,都在生长着,这才是最好的,比我这一代丰富得多。
总而言之,我认为95后们,同时是我的朋友、敌人和竞争对手,我会平视他们,怼他们,但最好不要把他们看成一块整体的模板。
后浪和前浪完全可以相互不在乎、相互怼对方,又相处良好的。
所谓后浪、前浪,都只是浪而已,浪里个浪,一起浪呗。
本文作者:陈格雷
(《超级IP孵化原理》作者,IP孵化人)
陈格雷的《超级IP孵化原理》出书了,
欢迎扫描二维码购买〜
全书详情,请查看文章
《超级IP孵化的产品思维》
IP蛋炒饭非常关注网络直播和虚拟IP的结合,正在深入研究中,先看看最近5篇相关文章——
Pheona:中日韩偶像IP养成记
谷一柯:虚拟偶像孵化与管理
依光流:B站的虚拟IP主播风暴
AX:防弹少年团的成功之秘
立立:三丽鸥如何孵化新IP
陈格雷近期4篇文章
陈格雷:怎样评估IP实力
陈格雷:怎样用IP实现产品创新
陈格雷:罗永浩的个人IP特质
陈格雷:白鹿原大文旅为何失败?
查看更早的,请点击:
IP蛋炒饭过往文章
点“阅读原文”,
也能进入购书页面〜〜
转载请注明:电商回忆录 » 浪里个浪,一个中老年人的八点看法 | 陈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