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候,随着饿了么被阿里收购的传闻风起,一篇《“阿里流量黑洞”,一个创业者绕不过去的噩梦》也此起彼伏地传播开来,其中列举了一些被阿里收购的2C公司,最终都被融化在阿里的血液里,泯然在阿里体系中。同时,文章又对比了腾讯收罗的小弟的现状,反正是一个个“人在呢”,并且还挺精神抖擞,有的正在摩拳擦掌准备上市。
在坤鹏论的记忆中,这样内容的文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风起云涌传播一阵子,背后到底有没有推手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阿里真的是流量黑洞吗?
一、流量黑洞的由来
首先,坤鹏论掉书袋普及一下黑洞的知识。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简单理解呢,黑洞就是在宇宙中有的一个神秘地界儿,只要进去了,就别想逃出来。
而流量黑洞这个词据坤鹏论查阅资料,应该是最早发生在2010年。
那一年,移动互联网还很幼小,百度是绝对的老大,BAT这个缩写把B放在第一位,实至名归。
2010年9月2日,百度世界2010大会今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拉开帷幕。
李彦宏围绕“框计算”及百度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发表演讲,并现场玩坦克大战展示百度开放平台对小游戏市场的影响。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画面感?
对!
2018年1月15日,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版,张小龙在开场前也玩了一把微信小游戏“跳一跳”,接着就在正式演讲中狂推小程序。
2010年百度推出的应用开放平台和如今的微信小程序非常相似。
即搜即用,也就是百度搜索结果中的大量内容将变为应用,比如:比如搜索“豆瓣电台”,会直接在搜索结果第一个出现豆瓣电台,并且直接在页面上播放,你都不用再点击链接进入官方网站;搜索“连连看”,直接出现一个“连连看”的Flash游戏,你可以直接在这个搜索结果页面上开始玩。
李彦宏还说,甚至一段独特的、有价值的内容也可获利。比如,你有“从北京开车到威海的路书”,你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到百度上,当有其他人搜索时,需要付费,而百度则和你分成。
客观地讲,张小龙的小程序其实就是复刻百度的应用开放平台。
可惜的是,李彦宏没有预料到移动互联网会来得那么快,PC互联网会没落得那么迅速,他更没有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不再是用户寻找信息的首选,更多用户选择了被喂信息。
百度那时确实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但这个应用开放平台着实让当时的互联网圈大惊失色。
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用“流量黑洞”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可以在百度搜索结果页面运行的应用越来越多,百度是否会成为一个只进不出的流量黑洞?用户不再需要通过百度访问目标网站,一旦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这样的习惯,百度将成为一个流量终结者。
雷军那时作为投资人也参加了百度世界大会,他对百度的建议是 “要公平,不要裁判当球员,亲自下场踢球”。
流量黑洞这个名词首次在中国互联网圈中出现。
二、阿里的本质决定了它是黑洞
移动互联网来临后,流量黑洞不再是百度的代名词,它被转移到了阿里的头上。
要说当初把百度称为流量黑洞,指的是其应用开放平台让流量进入后就出不来了,而指责阿里是流量黑洞,更多是对其流量的饥渴吸收,永远不满意,并且收购了拥有了流量的产品后,就会对其吸收融合,最终使这些产品无声无息地消融。
记得李嘉诚曾说过: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我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商业就是商业,无关道德。
坤鹏论认为,流量黑洞是阿里的商业本质使然,它对于流量的爱近乎贪婪,爱~爱~爱不完,给再多也不嫌多。
因为阿里虽然号称电商平台,但本质是贩卖流量,把自有流量和采购来的流量,通过各种形式卖给商家,因为靠流量赚钱,那么流量成本关系着阿里的收入与利润,所以收购来再将其融合才是成本最低的,整合进阿里整体战略中也才能聚焦地为流量买卖贡献最大力量。
所以,阿里从自身出发这样做,无可厚非,再说,被阿里入股或是收购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有些发展得挺好,不能以偏盖全是不是?
在BAT中,流量对于阿里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腾讯和百度,聊天、看新闻、搜索可以每天发生,但逛街买东西却不然,平均下来一周一次都算是频繁了。
据坤鹏论查到的最新淘宝商家数量是天猫店铺为18.5万,淘宝店铺947万,合计近千万,这还不算闲鱼的1600万卖家,2B的阿里巴巴平台、金融平台蚂蚁财富等,可想而知,阿里每天的流量吞吐量得有多大。
卖家入驻,原因只有一个——赚钱,赚钱的前提得有顾客盈门,顾客进了门也不是100%下单,这里面还要有转化率,不同行业不一样,据说淘宝的转化率大概在2%~5%,也就是100个人有2~5个人下单购买商品,为了让卖家赚到钱,最少也要让其中的20%能赚钱,80%再不支持,也得让人家看到人影和希望,背后是嗷嗷待哺的海量商家,阿里就要在前面一刻不停歇地玩命搞流量,比如:每年双十一前,中国大部分能够买到的流量都会被阿里包圆。
到这里,你是不是更明白了,为什么马云当初急吼吼地搞来往了吧?
因为,买买买不仅成本高,命运还掌握在别人手中,什么时候都睡不踏实,如果能有像微信那样天天流量多得冒尖的产品,生活该有多美好!
其实阿里一直想像腾讯和百度那样,有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自然流量,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尝试,比如:收购了社交平台陌陌、推出了钉钉,也在搜索上苦下功夫,收购雅虎、参股搜狗、推出神马搜索。但在互联网上,社交也好,搜索也好,都是用户习惯已成定势,大局已定,阿里很难从腾讯、百度那儿分一杯羹。
因此,通过并购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将其流量引入自己平台,就成为阿里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解决阿里实现发展所需流量问题的现实捷径。
正是基于此,有媒体认为,无论是收购UC、高德、优酷土豆,微博、陌陌,还是投资传统渠道,建设所谓新零售,都是为引流,解决阿里由流量引起的发展问题。
越发展,越需要流量,根本停不下来。
三、腾讯正在用钱和流量红利加紧电商布局
还记得阿里和腾讯互禁的闹剧吗?
腾讯当年做电商,一直想从淘宝抢电商用户,于是淘宝不允许贴QQ号和QQ邮箱,如今一样不允许出现微信号,机智的商家于是用“威信”、“V信”之类的代号和客户沟通,还有就是商品夹带的服务卡,基本都会有加微信有红包之类的宣传。
微信火了,成了流量宝库,2016年淘宝卖家通过微信导流,为阿里贡献了约2000亿的GMV,并持续成为淘宝的第一大外部流量来源,于是微信出手封了URL,淘宝迅速搞出了“淘口令”,支付宝则通过“口令红包”,坚持导流量不动摇。从某种角度上说,腾讯一直在用流量“补贴”阿里,还拿不到钱,马化腾郁闷呀!
所以,腾讯投资京东、拼多多,扶持蘑菇街,据说最近还在搞微选电商,其实就是要把流量消化在自己的生态圈里,不能便宜了马云!
有老铁说,腾讯有了游戏,赚那么多钱还不够呀?而且之前电商失败,怎么就不死心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游戏的市场规模有多大?电商零售的规模有多大?
据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超2000亿。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是,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约7.18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3万亿。
这是多大的数量级差异呀!
据媒体介绍,一个无法证实但在行业里流传的数据是,2017年微信生态的电商总GMV已经超过万亿了,小程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腾讯也在密集投资小程序电商相关的创业公司,比如为公众号自媒体提供技术、供应链、选品、售前售中售后等一整套电商运营服务的SEE小店铺,在1月23日宣布获得腾讯战略投资逾千万美元C轮融资。
其实早在2010年左右,因不甘被阿里“压榨”和“剥削”,不少商家“出淘”,当时着实掀起了一阵商家自建网站,自找流量的风潮,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自然流量根本不是一两天就能搞起来的,最后,大家又纷纷“回淘”。
不过,现在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微信的恐怖流量,小程序的流量红利,让一批善玩流量的老淘宝们看到了金灿灿的希望,就在2017年底前后,他们全都跑到微信上来了,全都在做小程序,当年的玩法加上新花样,挺热闹。
最后,坤鹏论再次强调,得流量者得天下,在互联网中谁有流量,谁是爸爸!
要创业,如果不会做流量,那成功率为0,如果会搞流量,干啥都成,就是生意大小的问题。
因为,生意收入几要素中,流量最不可控,而且还是不管你怎么努力,只要没找对方法,空有好产品,也没人上门,更谈不上赚钱了。
除了这个原因,流量还是明码标价的。
你以为只有阿里在买流量吗?其实国内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买流量,腾讯、百度都在买。
而在国外,Google也是买流量的大户,为了抢占用户入口,它每年也要支付几十亿美金给其他公司。
有时候,买流量并不是因为自己流量不够,还因为买来的流量转手能卖出个好价钱,比如今日头条,自己的流量不够卖,怎么办?出去买点转手卖给客户。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25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3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3亿。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坤鹏论:阿里为什么成了“令人唾弃”的流量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