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2款APP有点火,一款是ZAO,一款是绿洲。截至到写文章的时候,ZAO是在iOS免费下载榜的第1位,绿洲在第6位,势头很凶。
ZAO是属于陌陌旗下的一款APP,绿洲是微博旗下的,上周在朋友圈能看到不少ZAO的作品,绿洲的邀请码则是在产品蝗虫群里传递着。
作为产品蝗虫本虫,我就去简单的玩了下这2款产品,产生了一点想法,就想着来交流下。
ZAO
首先说下,用户隐私问题不在讨论的范畴内,虽然它很重要,但是我知识的盲区,加上网上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我就不掺合了。
这是一款主打AI换脸的APP,用户可以选择或者上传一段素材,然后把素材中的脸换成特定图片的。
比如你很喜欢某某idol,于是你悄悄的把跟Ta搭戏的明星换成你自己的,终于完成了和你idol同框的夙愿。
又或者是你觉得某某的动作帅爆了,你自己又做不来,于是你把自己的面容换在了某个喜欢唱跳、rap和篮球的练习生身上。
ZAO的主Tab分为造视频、造表情、好友和我的作品这几个模块,造视频、造表情、我的作品就是字面意思,好友是通过QQ或者微信来添加的,添加之后可以使用对方的面容进行合拍。
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是AI换脸,所以造视频、造表情就不用多说了,就是让用户多使用这个功能,进而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提升用户留存。
问题是这个价值是一个短期的价值,给用户创造的爽点是边际收益递减的,说人话就是很难持续。
在你用ZAO换第一个脸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新鲜,很兴奋,很愿意发条朋友圈去分享一下。当你换到第二个,第十个,第五十个的时候,你还有会这种新鲜感和兴奋感么?
新鲜感一褪去,没有什么东西能留住用户的话,用户自然会离去。
于是ZAO推出了第2个功能,好友,通过关系链来维持用户的长期价值。
但既然是从微信和QQ中导入过来的,那前提就是我们认识,可能关系还不错。
我们互换脸之后就会在其他产品上再多交流一下,把ZAO当做共同话题再发酵一段时间。
基于上面说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因,用户也不太可能持续和朋友交流这个话题,所以好友关系也仅仅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减。
思考了一下,ZAO面临的其实有很多问题,比如:
技术成熟度;
长期价值缺失;
竞争门槛低;
版权风险;
隐私风险;
变现…
技术成熟度主要指的是AI换脸的技术,对图片和素材的要求相对较高,不然容易出现图片识别不出来人脸,或者换脸的时候和画面不是很贴合的情况。
长期价值就是上面说的问题,有短期价值,无长期价值,难以持续。
竞争门槛低就不用说了,网传一张朱啸虎的截图说仅仅在刷屏的一夜之间,抄ZAO团队的产品已经提交审核了…
版权就是影视作品,人物肖像权,ZAO的解决方案是谁上传谁侵权,和Ta无关,在用户隐私协议里安排的明明白白。
隐私权一方面指的是侵犯的用户隐私,包括当事人自己和他人的,另一方面指的是隐私泄露,以及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假定上面的问题都解决了,回到最现实的问题,怎么赚钱?
这是一个流量生意,那常规的套路就是先聚一波人,然后广告变现或者人像付费。
想起来之前在一次产品分享上听到的一句话,多巴胺大于实用性,多巴胺在前,实用性在后。
这句话和小伙伴讨论的时候,加了个荷尔蒙。所以最终的结果是:
荷尔蒙>多巴胺>实用性
荷尔蒙就是简单粗暴,原始而强劲的动力,典型的比如早期的陌陌,多巴胺就是不停的让你感觉到爽,典型的比如王者荣耀,实用性就是平淡无奇,简单实用,典型的比如有了关系链加成的微信图文聊天。
你可能听说过某某游戏用户的生命周期有几个月,什么时候听说过有人问微信用户的生命周期有多久?
那估计要很久很久,久到下一个微信出现…
所以啊,产品可以通过荷尔蒙和多巴胺吸引人,但最终还是需要落在实用性上的,也就是能创造长期价值。
绿洲
这是一款内容社区,从界面层上看,这是一款小红书+Instagram,从内容上看,这是一款纯净版的微博。
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常规的主页、推荐、发布、消息和我,像极了早期的微博。那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我微博用的好好的,为什么要用绿洲?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先回过头来看看用户为什么愿意在微博上待着,我个人理解下来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容,一部分是人。内容的背后其实就是你自己,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想关注的内容是什么。人的背后其实是关系链,你关心谁,不关心谁,可能是你的idol,也可能是你当年的同班同学。所以微博其实是信息流+关系流。纯粹的信息流那是今日头条,我不知道作者是谁,我也不关心作者是谁,我只是刷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纯粹的关系流那是朋友圈,虽然你可能不觉得你老板发的今天心情不错这条内容有多好看,但你还是会默默地点上一个赞。今日头条无社交关系,纯粹的跟着内容走,而微信的逻辑是反过来的,我先和你有社交关系,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来看你发的东西。微博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状态,你可以选择刷你兴趣爱好相关的优质内容,也可以时不时和某个V发的今天天气不错的动态互动一下。在微博上,内容就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产生社交关系的一个媒介,你可能因为某个博主发的东西不错,关注了Ta,长此以往和Ta产生了一种比较弱的社交关系。另一种场景是我本来就对你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而你恰好在这里,于是我就关注了你,然后看你产出的内容。回过头来看绿洲,目前提供的内容分类是穿搭、美食、旅行、美妆、运动、明星、萌宠、摄影、育儿、家居、颜值。这些内容品类都是偏向于女性用户的,如果纯粹只是这些内容,且用户群和目前微博的用户群重合度很高的话,那就很难让这批用户迁移过来了。是时候祭出来这个公式了: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先看新体验,因为我不是目标人群,之前在微博上刷的这些垂直品类的内容也不是特别多,所以不敢妄下定论现有的内容和原来相比是不是更好,以及能好多少。再来看旧体验,存量的目标用户很有可能本身已经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这些细分领域的博主,比如我喜欢运动和摄影,那我很有可能已经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相关的博主。一旦我有很多的行为和数据积累,给我推荐的内容会更精准,更符合我的兴趣。因为绿洲就是微博自家的,所以行为和数据应该是可以平移过去的。那关键点就是新体验比旧体验能好多少,以及换用成本是怎样的。换用成本肯定是有的,一方面是关系链的迁移,另一方面是交互和UI的适应。如果目标人群就是微博现有的用户群,结果还真不好说。如果目标人群是新的用户群,那就没有旧体验和换用成本的问题了,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群人在哪,如何获取,以及和小红书相比,绿洲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从内容供给侧来看,总归会有那么一波原来在微博不温不火的中腰部或者长尾的博主来到绿洲,然后成长为新的大V,内容供给和KOL运营是微博现有可用的资源。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微博愿意在这个新平台上投入多少资源,以及博主们能否愿意等到这个新平台成长起来。我们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留给时间。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和拍砖…
转载请注明:电商实战教程 » 聊聊“ZAO”和“绿洲”